返校日感动 | 我们回来了!这些“打卡靓点”让我们思绪如潮、依依不舍!

2023-05-30|值年班级返校

5月27日上午,小雨渐歇,天色放晴,复旦大学迎回了一大批曾经在她怀抱中学习生活过的学子——当天是学校118周年校庆日,因疫情而暂停三年的线下校友返校日活动再度开启,约2500名毕业逢“十”整数年的校友重返母校,重温青春。


当天的“返校护照”打卡是吸引众多校友参与的热门活动之一;不过校友们表示,还有许多超越预期的“打卡点”,也让他们思绪如潮、感动满满,在返校日记忆中留下难忘的印迹。


返校元素打卡


今年的活动在主题设计和环境布置上都倾注了欢迎校友“回家看看”的满满热情,各种返校元素让校友们目不暇给,流连忘返。


主题词

27日一早,学校各校区内随处可见的返校主题背景装置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校友,他们纷纷在此驻足,拍照留念。


2003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硕士校友吴志浩告诉我们,这些年因为疫情不曾回过学校,今年的返校活动主题词燕曦花开,青春归来一下子打动了他。这句主题词让他感受到一种纯粹的感动,“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毕业20周年了,有些话语真的可以直击心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各校区场景


那些写着“亲爱的校友,欢迎回家”的背景板也是许多校友的打卡点。一位与先生和孩子同来的校友表示,话很朴素,但看了很有“回家”的温馨感。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对联

当天,吴志浩还特意拍下了校友返校大会主会场舞台的布置和装饰。“看到这幅长对联特别喜欢,就用手机拍下来存着,放大了仔细看。”


图片

↑ 吴校友用手机拍摄的长联


图片

↑ 长联放大版(制图)


这幅长联是校友会为本次活动专门创作的原创对联,内容是“博学笃志,青春重映,万卷书万里路不忘家国事;切问近思,教诲深铭,一叶草一泓泉总忆燕曦情”。他觉得这写出了复旦毕业生们共同的记忆和共性的情感,“毕业10年以上的校友,不管是哪个系、哪个专业的,看了都会很有感觉的!而且这样的文字形式很有特色,很美”。


2003届法律系本科校友唐女士也拍下了这幅长联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会场布置很用心,舞台这么漂亮,长对联超有气势!”



手持牌

“我爱复旦”、“感恩母校,铭记青春”、“一起走过的日子”、“成为最好的我们”……这是放置于正大体育馆校友签到处的拍照手持牌上的语句,这些琳琅满目的手持牌也成了校友们打卡的“抢手”物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特意为校友子女准备的手持牌也广受欢迎,小朋友们拿着写有“复二代”等字样的手持牌欢乐留影。2003届哲学系硕士校友姚宝成带着儿子来返校,儿子在这里拍照打卡很开心。“他拿过的牌子有‘复二代’,还有‘小可爱’……”


图片
图片


据了解,这次校友返校日活动专门为随值年校友前来返校的子女设计订制了一批儿童T恤,暖暖的大红底色上印着白色的“我是‘复二代’”字样,幽默而活泼,广受校友好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毕业年数装置

为了迎接毕业逢“十”的校友们返校,校园的草坪等处早早摆放了以数字“10”、“20”、“30”、“40”等作为造型的装置,吸引了众多校友前去打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舌尖打卡


怀旧午餐

当天中午,邯郸校区和江湾校区共4个食堂为值年返校校友提供怀旧午餐,复旦红烧肉或大排二选一、本帮油爆虾、腰果小炒皇、鸡汁蒜香菠菜……让美味与怀旧一同在舌尖交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别小看一块红烧肉,能冠以“复旦红烧肉”之名是有回忆加持的。一位毕业于上世纪80年代的校友说:“以前学校食堂条件没有那么好,红烧肉是食堂里为数不多引人注目的菜。有一次去吃饭,排在我前面的一个男生要了块红烧肉,跟打菜的师傅说,谢谢你多给我舀一勺那个汤汁哦!师傅就给他把浓浓的汤汁浇在肉上面……”


2013届软件学院校友杨明、2013届环境学院校友“王企鹅”各带着家人们一同在在旦苑食堂就餐,大人孩子都比着手势,夸奖午餐的味道。


图片
图片


一位2003届药学院校友一家三口在南区食堂用餐,她觉得菜品不错,又提到自己和同学们时常想念枫林校区食堂小炒部的菜,如宫保鸡丁、糖醋排骨;下午也想坐返校日各校区接驳车回到枫林校区看看。


图片


在南区食堂用餐的还有一群毕业50年的新闻系校友及他们的老师。作为今天返校校友中最年长的一批,他们热情地向在校生分享复旦食堂的故事。“那个时候在食堂一个月花十九块五(毛),一个菜是八毛。”当问到下午有什么安排时,一位校友说:“我们马上就到新闻学院,拍拍照,聊聊过去。”对于他们来说,校园的草木寸土都已非常了解,今天来到这里,不为别的,也就想“聊聊过去”。


图片


在南区教工餐厅,一位2013届心理学系校友带着先生和女儿回到了阔别10年的校园。关于食堂她有特别的记忆:“以前旦苑食堂吃得多一点,后来也去北区,北区的清真食堂是我老公当时追我时吃过最多的。”


图片



校训饼干

有着一圈可爱“花边”、印有“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字样的饼干,是当天值年校友的专享礼品。校友们收到时往往“哇”的一声惊叫起来,然后顾不上吃,先认真拍照……


图片



地标打卡


经典地标,校史记忆

手持一本红彤彤的小册子穿梭在热闹的校园中,或漫步,或疾行,或排队等候……校庆日的复旦校友们“忙”得不亦乐乎。


图片


这本小红册,正是专属于复旦人的2023年“返校护照”。在邯郸、枫林、江湾、张江4个校区30多个校园地标设立有打卡点,从12:30到15:00,校友们可持“返校护照”到自己感兴趣的打卡点盖章。


第一站,奔赴哪里?2013届哲学系校友钟源说:“校史馆是一定要来的。”他的本科与硕士生涯均在复旦度过,而两次入学后的第一次集体活动,都是参观校史馆。留在钟源心中的还有校歌。“每次在正大唱校歌,不是毕业就是开学。”钟源笑道。而在当天上午,钟源在正大体育馆举办的主题大会又唱了一次校歌。“每次唱,心情总是很澎湃。”


图片
图片


校史馆周边的老校门,最初是1920年复旦迁至江湾新址后所建。门栅中有复旦校徽,上方悬挂了“复旦大学”四字匾额,飞檐翘角,古朴庄重。2005年百年校庆时复建,设计师尽可能还原其原先的面貌。老校门吸引了不少校友打卡。一位校友的孩子兴致勃勃地告诉我们,所有打卡点中他最喜欢老校门:“因为它有历史!”


图片


正对校史馆的相辉堂,白墙、黑瓦、红窗,也是今日打卡的热门点位。


图片
图片


坐落于枫林校区的上医校史馆在去年9月份刚刚建成,有不少“老”上医人在此静静观看,也有新的复旦学子和其他校区赶来的校友在此处参观。步入展馆,从“始创奠基”馆到“奋进一流”馆,上医90多年的历史缓缓铺展。


图片



新地标,打开眼界

除了经典地标外,近几十年来新建、修缮或成为热门的新地标也成为打卡热门。


负责3108打卡处盖章的志愿者告诉我们:“下午一点到三点,来打卡的人就没少过,盖章的手就没停下来过。”有一位校友来到这里,听说这里也能盖章,急忙拿出“护照”,表示“一定要在这里留纪念”。原来这位校友在3108听过数场讲座,也曾在此“通宵达旦”。


图片
图片
图片


不少校友此次返校带上了家人,尤其是家中的“复二代”。孩子们尤其喜欢蔡冠深人文馆和祖嘉生物博物馆,在里面流连忘返。不少校友表示“这次活动对小朋友很友好”。他们向孩子讲述自己在复旦的故事,对复旦的情感由此传递给了下一代。“也希望能在她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管理学院校友吴女士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外三个校区的打卡活动同样精彩纷呈。枫林校区的人体科学馆内,周国民教授正耐心向参观者讲解标本。他1986年进入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起在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任教,既是校友也是老师,还担任人体科学馆的馆长。一位当年周教授的学生告诉我们:“周老师是真的非常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


图片
图片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王女士在校期间从没来过张江校区,非常遗憾。此次终于有机会返回母校,心情激动,想着一定把母校校区全部打卡完毕。27日下午,王女士特意来到张江校区,终于把复旦四个校区全部集齐:“圆梦啦!”


图片



校友独家,个性地标

打卡路线中,还藏着一位位校友的“独家”记忆。


在南区16号楼前,2013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校友张先生告诉我们:“我就是腾飞书院的,所以一定要来(这里)打卡。”


图片


无独有偶,2003届新闻学院校友唐晓鸣的打卡第一站便直奔东区13号楼,因为这是她曾住过的地方。她回忆自己毕业那一年正值“非典”,毕业活动相对冷清,但同学们自发组织毕业联欢会、聚餐、打球,彼此间的感情反而更加亲密。“这是属于我们的独特回忆。”唐女士笑道。


对于管理学院校友梁善军而言,最怀念的地方是曦园。“当年我在读书的时候,经常在这读英语。”同为管理学院毕业生的吴女士则对文科图书馆印象颇深。原来,当年的复旦宿舍还未安装空调,每逢考试周,学生们便会抢占图书馆的位子……


趁着打卡,重温校园的风貌与氛围,校友们对此感触颇深。“我们一边走,一边会说‘啊这里没有变’,‘哇这个地方就是和以前不一样了。’”唐晓鸣说道。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自己曾待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回忆和思绪一齐涌上心头。复旦变了吗?很多校友回答:“变了,变得越来越好!”但同时,他们又说复旦没有变,“走在校园里,满满是熟悉的感觉”。


直到当天夜晚,华灯初上,校园内依然有恋恋不舍的校友在漫步和留影。2023年校友返校日落下了帷幕,对于校友来说,眼前的母校正在变得更美,发展得更好;而那份对母校的回忆和牵挂一直未变,永在心头。


最新文章